安-70:中国航空史上的“天价”教训与运-9的崛起
想象一下,当中国急需一架能载重35吨飞3600公里、甚至能在180米跑道起降的先进运输机时,乌克兰和俄罗斯抛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“金饭碗”——安-70。
1994年首飞的它,宣称拥有革命性的D-27桨扇发动机,简直就是弯道超车的“捷径”。
但这个“捷径”却是个彻头彻尾的陷阱。
安-70最引以为傲的D-27发动机,竟是个“定时炸弹”!
1995年和2001年,两架原型机带着无数顶尖专家轰然坠毁,烧掉了天文数字的研发经费。
这笔钱,乌克兰自己掏不出,俄罗斯也因内部矛盾和技术疑虑,给钱给得断断续续。
中国曾投入“数亿美元”参与其中,渴望学习经验,没想到这笔钱几乎打了水漂。
面对一个技术异常、资金无底洞的项目,我们果断止损。
我们从这堆“烂摊子”中学到了设计理念,但绝不陪它玩“心跳”。
我们摒弃了D-27这种高风险的“花活儿”,老老实实地回过头来,利用积累的经验,用成熟技术打造自己的运-9(最初代号运-8F600)。
最终,安-70成了航空史上一个烧钱的“笑话”,而我们的运-9,则踏踏实实地成功服役,甚至走向国际市场。
网友们说得好:“吃一堑长一智,这教训值了!”这事儿告诉我们,妄想走捷径,往往才是最大的弯路,靠别人不如自己干,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!
配资公司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